中华湖蛭

Limnotrachelobdella sinensis   Blanchard
   

  278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标本采集地 江西鄱阳湖;安徽巢湖;江苏宝应、无锡和连云港;陕西长安县。
形态 身体呈长椭圆形,背面隆起,腹面子坦。体长约为25—60mm,最大体宽8—22mm。头部呈横卵圆形,其后背部有2对眼,前对大而明显,线形“八”字状斜列,后对短线形紧靠前对。颈部狭且短,前窄后阔成梯形。环带由8环组成,两生殖孔相隔两环,雄性生殖孔微小,雌性生殖孔较大成横新月形,分别在环带腹中的第2/3和第4/5环环沟上。躯干部宽而长,略呈长卵圆形,中部最宽阔。各完全体节由6环组成,其中b1、b2、b5和b6环的体壁内各有两条环肌,而b3和b4环内有3条环肌,故从外表上看尤如分成14环。体侧有11对膜质的圆形皮肤囊,生活时能有节律地搏动。除第1对较小,其余的10对都较大,位于各完全体节的b3和b4环的外侧,前、后两囊相隔4环。其中以第2至第6对搏动囊最大,往后逐渐缩小,最后一对最小。尾吸盘较最大体宽要窄,面向腹面,呈深杯状。肛门微小,位于躯干部末端的背中线上。用福马林浸制的标本,其前、尾两吸盘和颈部均呈米黄色。环带和躯干部的前半成浅粉红色,躯干部的后半部因体内贮存有食物而衬托为褐绿色。体表乳突不显,但有少数横列的黄点。体壁甚薄,隐约可见11条纵行肌束(图64)。
口孔圆而小,在前吸盘的后三分之一处。口内的吻被包在一具有狭窄管腔的管子里。在食道的两侧有一对肾形的囊。食道之后的嗉囊有8对由前往后逐渐增大的盲囊,其中最后一对合并成为一个单独的中央囊。肠和后嗉囊盲囊都在节ⅪⅩ开始向后延伸,前者在后者的上方。肠的背面有5个膜孔可让背腹肌纤维通过,其两侧又有4对大小不等的盲囊,后面连接一短而粗的直肠。射精管粗而长,在节Ⅺ与节Ⅻ间简单弯曲,无盘绕。精管膨腔粗而短,直接与射精管相连接。精巢6对,分别在节ⅩⅢ/ⅪⅤ—ⅩⅤⅢ/ⅪⅩ的前后神经节之间。卵巢呈袋状,其后端越过ⅩⅢ神经节,前面的输卵管在Ⅻ神经节后由雌孔开口向外。体腔壁上有许多葡萄状组织,也有由肌纤维形成的隔膜。

鉴别特征

鉴征 身体呈长椭圆形,背面隆起,腹面平坦。头部呈横卵圆形,其后背部有2对眼,前对大而明显,线形“八”字状斜列,后对短线形紧靠前对。体侧有11对膜质的圆形皮肤搏动囊。完全体节由6环组成。两生殖孔相隔2环,雄性生殖孔微小,雌性生殖孔较大为横新月形。嗉囊的后盲囊合并成单独一个。

国外分布
国内分布

黑龙江流域、山东(胶州湾)、长江流域的江苏(苏州、无锡、吴县、宝应、连云港)、安徽(巢湖)、江西(鄱阳湖)、湖南(洞庭湖)、陕西(长安)

经济意义

经济意义 鳃盖骨里面由于湖蛭吸附,造成的受伤部位很容易发生细菌性溃烂。近年来在我国华中地区一些大型湖泊,如有113万亩水面的安徽巢湖连续发生湖蛭大量危害鲤、鲫鱼的情况。鱼体因失血过多甚致会造成死亡,其危害性比其它种鱼蛭更重,为养殖业之大害。如在放养鱼之前发现该蛭,清塘工作必须做得彻底。若大量发生,应将塘内的鱼进行药水浴,以清除鳃腔的湖蛭。